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

粵曲 (二)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


 



王柏泉畫作 (N143)  湛江街景



慶幸如今粵劇;已走進部份常規校園;推廣承傳總算多個途徑!且不論造就人才成績如何?起碼也孕育了一些有興趣、懂欣賞的新一代觀衆,觀衆接班也重要。有素質的觀衆、劇作、和表演者;行業才能順利蓬勃延續。

有感藝術前輩白雪仙,確有前瞻遠見,找來才子唐滌生為其編劇,卅歲出頭便懂揀卒收徒,訓練新人,起初或純為建立自已班底,配搭用人易於掌控,鞏固自己劇團演出,遂演變為青黃有接,她功不可沒。

最近偶然從電視看到阮兆輝,父子檔為藝術節獻演的【雙仙拜月亭】驚喜劇中角色互調,父當小生演女婿,兒扮老生做岳丈,大概這才是戲、才是演,子承父業,實可喜可賀!

他推廣粵劇、薪火相傳據云始於70年代 (他才廿多歲?) 至今,除講座外,還言傳身教,不遺餘力,數十年辛勞,自嘲為「梨奴」,令人景仰!

另一驚喜,月前在新光戲院觀看粵劇籌款(是為一大學教育基金),劇為林家聲戲寶【雷嗚金鼓戰笳聲】演文武生的是他的徒孫;演老生的是梁漢威兒子;皆有他們的影子和功力呀!值得鼓舞高興!後繼有人;藝術都得以傳承下來了!

薛覺先前輩也應告慰,他兩個一男一女的徒兒;藝術光芒出於藍而勝於藍!

3 /Aug /2013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