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王柏泉畫作 (N24) 冲擊 -大浪灣 |
相反,這邊廂的王維基,他的願景和誠意,得到同事們和大多數市民支持。
回想七八十年代,有晚晚電視餸飯,有趕放工回家看劇集大結局情景!認同王之前他的網上文章:
【「文化,很簡單來自電影、電視劇、歌曲,怎麼樣的歌曲、怎麼樣的電視劇,就培養出怎麼樣的下一代。」
「他為甚麼會不怕死?敢做大膽決定和行動?是他中學時代看和聽當時的電視和歌曲,和受其影響的。」例如以下歌詞:「誓要去,入刀山...... 男兒傲氣,地獄也獨來獨往返。」又「昂然踏著前路去,追趕理想旅途上,前行步步懷自信,風吹雨打不退讓;無論我去到哪方,心裏夢想不變樣,是新生、是醒覺,夢想永遠在世上」。】
歌曲的宣揚渲染,確實影响行為、個性。想亦是王為何要肩起這社會責任;搞電視!
電影、電視、亦潛移默化,影响家庭、小孩愛模仿劇中所愛人物的一言一行,當然祈求是正面勵志的方面。所以認真講究拍攝的;關於仁心醫療、航空飛行、律法對壘這等有益智趣味劇集,歡迎程度可見一班。據統計,受這等影響而進入行業的人,為數不少!
可見,其影响深遠:我們的文化、思想、習慣、日常生活、價值觀、甚至經濟。
記得七十年代台灣的國語時代曲和電影,歌星姚蘇容、青山,演員甄珍、柯俊雄,導演李行,白景瑞,風靡香港,繼而香港有歌廳,大量台灣國語片擁入,港人往當地旅行。興盛了台灣的旅遊業。
七八十年代我們有享譽港式武俠電影;宣示中國功夫。李小龍、成龍、迅間蜚聲國際。
電視劇狂潮、家變、許氏兄弟的粵語流行歌曲和電影。周潤發劉德華的電影,張國榮、譚詠鱗、梅艷芳的歌曲,受其影响有目共賭。
八十年代日本的歌曲(很多被改編成粵語),日劇、小雲小吉,叮噹等可說文化入侵我們新一代,接着是改變我們生活習慣的日本時裝、食物、去日本旅行。
現今這七八年輪到韓國劇集大行其道,一套〝大長今〞之後帶來韓國衣着、食物、歌舞音樂、手機、往當地旅行,還要學韓文,方便與偶像溝通,也促進了韓國經濟!
近年甄子丹一套【葉問】紅透國內,掀起民族大義,譽為宇宙最强,可想電影之功力。
再觀香港電視圈,已缺當年意志、來去是勾心鬥角、争產爭寵劇集、飲飲食食節目一大籮。劇種少,皆因一台獨大,毫無競爭下,不進則退,香港如果再不急起直追,會落後於其他鄰國。
對比韓國,有政府的扶持,不斷有競争有進步。文化、經濟或早已超越了香港。
歌曲、電影、電視既然這麽重要:
如今有人肯燒銀紙求變,要打造一些不一樣的劇目?或尋回已失去的昔日本土文化?維護某些傳統意式?買最新攝影噐材,尋求突破與創作?給年輕人學習或就業機會?促進本地經濟?或純為圓王本人自已抱負和夢想?王說他已投資接近十億港元、還打算用十年時間來發展這個電視行業!
香港政府實在沒有理由;去扼殺一個這樣有誠意和使命感的理念〝proposal〞吧!
26/oct/2013
![]() |
by lee an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