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8月28日 星期四

故鄉





王柏泉畫作 (N88)



台山,我出生的地方。

三四歲來港定居,故鄉一點印象也沒有。那次也是唯一的一次,肥哥帶我們幾姑侄回鄉探親,想來已是卅年前了。

當年,我們在港乘船往三埠的新昌,在那裡與侄兒的表姐夫婦會面;堂侄兩兄弟也同時來會合,在這一起飯聚後,接我們回鄉。
我們搭的旅遊車很拋,交通也塞,在凹凸不平的回鄉道上,整整顛簸了半個下午才抵達,一路上聽的全是久違了;母親常和我們說的台山話,倍感親切啊!

台山那時沒有太多酒店,第一天我們住進的旅舍竟然漏水,第二天轉住的;房間的上層可能是餐廳或厨房什麼的,四五點天還未亮,拖枱拖櫈聲音、走來走往的嘈雜人聲不絕,弄醒後根本無法再入睡,第三天入住的園林酒店才算好一點。

相對年前我們參加旅行團住的台山康橋温泉酒店就進步滿意多了。
如今台山縣已升格為台山市,全市擁有三十多間酒店。

記憶中,大部份鄉里早已出外謀生,村落幾近荒蕪,我們的祖屋早讓給堂侄、嬸母居住。
王柏泉畫作 (N99) 牛拉車
他們曾指着我們坐着的一張椅,解說當年砍了我們屋前的一棵番石榴樹做成的!好大陣仗;可想之前的物資是何等缺乏?

我們的祖屋已相當古舊了,大廳的牆壁掛滿了玻璃相架,哦!其中竟有我一張讀中學時穿校服拍的照片,真出乎意料!想是媽寄給他們?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細屋那邊更簡陋欠修,我就是在那屋子裡誕生!
 
細堂侄是建國後期才出世,他告訴我他是個文盲!(諷刺是我堂哥是中小學教師?能教不自教?) 我們不認為是,他應很有頭腦。
 
王柏泉畫作 (N100) 村屋 1

他帶我們參觀他在附近普慶墟市集租的一個小地方,經營美式桌球耍樂,雖然只有一枱舊的球桌,四個入球袋口是用繩索織成的,按每小時收費,非常摩登行業呢!是小本經營的初階。隔壁是收費的播影錄像(電視)室。

配合了鄧小平當時說的「讓部份人富起來」?
 
八十年代改革開放,策劃市場經濟。鼓勵「民間家庭包責任制」,人民總算可過點稍為象樣生活。

我們坐在榕樹頭、堂簊、水井前與眾鄉里閒聊、照全體相。

仍留村裡做活的鄉里伯和他兒子對我們說:「投了村對面的整個山頭來種植〝竹〞,作為期五年八載的投資,要自負盈虧的」看來,鄉間充滿生氣才對。

合父子倆的充沛活力?一老一嫩!
他們的勤奮鬥心真令我肅然起敬!不期然想起我們在澳洲的樹木,我們在那裡也投資了「樹的種植」。
翌日掃墓日,我們訂的大燒豬,一早送來,全村鄉里幾乎全數與我們一起同行,這裡所有祖宗墓地很簡單,只一個個小山丘,沒有墓刻,奇怪他們又能辨認無誤。祭祀最後儀式是燒炮仗和吃火肉、派發利是…….氣氛熱鬧。
我們全程被熱誠招待。肥哥要宴請全村鄉里吃飯,吩咐他們到市集買豐富餸料;魚類豬牛肉大豆芽蕃茄豬雜,集各人力量在大屋裡煮其大鑊飯,很大場面?也煮了他們自己養的走地鷄和田裡自種的新鮮蔬菜,餸餚用小濶似公雞飯碗盛載,有大有小,好家鄉味!

王柏泉畫作 (N101) 村屋 2
 我們將之搬上細屋閣樓享用,還用家裡最古舊(應有50) 的古董碗()來吃飯,感覺寶貴!
 次日,我們乘小電油車到村外其他地方遊玩,温泉沐浴、逛公園,拍照。

走累了,停下來,最開心是在街頭街尾小食;口渴,吃甘蔗;將外套都擱到樹幹上,捲起衣袖,每人手拿一枝,口裡吃着一口,坐樹下石;寫意是蔗渣可隨地吐;肥美着土地 ;有專人收集作田料的。

臨走前一天,肥哥約了文表弟夫婦一家來酒店見面喝茶,這是我們的第一次見面,我叫了一杯咖啡,想不到這杯咖啡,令他十幾年後由紐約來港探我們時,送我一大樽 Maxwell coffee,說知我愛喝咖啡!也才知道他當年原來非常羨慕我能在酒店餐廳喝上一杯;這杯咖啡的價值是他那時一個月的零錢!哦,令大家也感慨一番!

回港時,我們分別帶走一些祖屋裡的舊碗碟,舊酒酲茶壺等作紀念。
料不到過海關時;這些物品甚被關注查核;哈哈!誤會這為保護文物?真古董?

卅年後的今天,細堂侄一家已搬離鄉間,往城市謀生,祖屋和田地都租給南來的外省人耕種和居住了…….
滄海桑田,離家鄉不遠的地方,據說正大興土木,建造大型核站…….

科技與文明? 
無奈,要平宜的資源;需付代價!
反核?村裡就是反對也無從!人代表?



28/8/2014







山坡上
小菜田

竹園、荒田前
村裡的未來主人翁

堂簊水井旁
堂箕大榕樹下
鄉親們

 
祖屋裡
樹下浪漫吃蔗
台山;新昌街


慎終追遠
 
by  lee an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